积极推进重庆市智能公交装备技术、先进教育培训服务、跨座式单轨等优质产能发展;稳步推进落实“走出去”战略,多个项目落地开花;注重人才培养,深挖科研力量,助力公共交通技术建设……
近年来,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多措并举,助力重庆公共交通先进技术优质产能“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发挥单轨优势
推动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去”
近日,东北地区首个轨道交通 PPP 项目大连地铁5号线正式启动空载试运行,该项目是交通开投集团首次参与投资、建设的市外轨道 PPP项目。重庆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公司会同重庆单轨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单轨公司”)组建联合体项目部,承担其中站台门、自动售检票、车辆段工艺设备三个专业的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项目产值2.98亿元。
大连地铁五号线项目作为交通开投集团首次参与投资、建设的市外工程PPP项目,迈出了重庆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去”的第一步,累积了重要项目参与经验与业绩,具有重大意义。
不仅如此,2019年,柳州轨道交通运营筹备及运营技术项目由交通开投集团中标,作为首个跨座式单轨交通全过程咨询项目,该项目带动重庆产业链企业成功参与柳州单轨的工程建设。
交通开投集团充分利用跨座式单轨的特点和产业优势,与大型央企合作,共同拓展国内外轨道交通市场,重点以品牌、管理、技术和服务输出为主,带动和支撑其他相关产业和企业“走出去”,促成单轨公司与柳州轨道集团合资成立柳州单轨工程公司,与葫芦岛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和《战略合作协议》,参与赤峰、温岭轨道交通可研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
交通开投集团利用重庆单轨的优势,组织产业链企业与央企合作,目前,正共同参与遵义、邯郸以及埃及、巴西、美国、柬埔寨、菲律宾等海内外单轨项目推广和交流,争取崭新合作。
中缅全方位合作
推动项目建设“走出去”
自2016年以来,交通开投集团和缅甸仰光省交通委员会展开积极合作。
2017年2月,交通开投集团下属企业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交通开投科技公司”)帮助仰光建设公共交通监控及管理平台。当年完成系统管理平台的搭建和650台公交车载终端设备安装,2020年,对监控及管理功能进行不断完善和加强,平台在网公交车、长途客运车辆已超过2000台。根据实际的客流调查统计,每天覆盖乘车人流将近100万。
2018年6月,交通开投科技公司与ASTI(亚洲星缅交通智能公司)联合投标,从500多家国际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为仰光提供城市交通一卡通建设,目前一卡通管理平台搭建完成,1500辆公交车安装了刷卡POS机具,项目于2020年7月20日开通使用。
此外,建设校车管理平台。鉴于交通开投科技公司和ASTI在当地智能交通管理的影响力,为了满足仰光地区校车在安全和运营环境的特定要求,仰光省交通管理局直接委托交通开投科技公司和ASTI就校车管理平台进行了建设,2018年5月开始实施,已有108辆校车安装了车载监控设备,接入了校车管理平台投入使用。
今年5月,交通开投科技公司参与的缅甸仰光公共交通项目案例经验亮相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大型纪录片《新南方丝绸之路(中缅篇)》,同时入选今年 《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
交通开投集团作为推动缅甸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行者和“一带一路”建设者,目前已在缅甸仰光初步形成“智慧交通一体化”业务格局。
汇聚发展动能
推动人才技术“走出去”
积极推送人才技术“走出去”,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先后参与市外、国外交通项目20余个,创造产值约4.6亿元;面向国外开设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班10余个,培训约650余人。
2010年,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全资举办的重庆运输职院建校。十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面向国际开放办学的道路,参与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并与泰、缅、韩等国家和地区的30所相关高校、企业、政府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先后举办缅甸仰光省公共交通高级管理研修班1期、泰国高铁技术培训班3期、泰国教师培训项目2个、中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会3次,助力优质技术产能输出、专业课程标准融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相关国家培养现代交通人才。
据悉,2017年9月2日至9月29日,交通开投集团所属企业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成功申报并圆满完成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缅甸仰光省公共交通高级管理研修班”。该项目有针对性培养缅甸仰光省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官员和企业高管人员30人,为重庆智能交通系统产品落地仰光省公共交通企业提供了配套的教育培训服务,获得财政补助资金72.5万元,被教育部作为特色项目收录至《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18)》。
此外,交通开投集团持续做好“泰国高铁技术培训班”项目,引进国内外行业优质课程资源,开发中外合作互认专业课程4门,积极探索“1+1+2”专、本连续培养留学生模式,输出城轨(铁道)等专业教学标准,积极开拓与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院校及企业的合作项目,做好人才培养等配套服务,助推高铁技术标准和重庆轨道、公交产能输出。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国资